国内外专家齐聚共襄盛会
2025年5月22日至24日,第二届空间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苏州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位航天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会议围绕航天前沿研究与创新应用展开,旨在推动航天交叉科学的融合与技术突破。
以下视频来源于
空间科学与技术
会议由“人民科学家”叶培建研究员担任荣誉主席,北京理工大学姜澜教授和军事科学院陈小前研究员担任大会主席。会议共设1个主论坛和4个分论坛,涵盖深空探测、航天技术智能前沿、复杂航天任务动力学与控制、航天信息智能处理等主题,共进行了30余场高质量专题报告。
会议还对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彰,五篇论文获得优秀会议论文奖。此外,会议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全球航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促进了跨学科协同创新。
#
部长坐镇!水利部“40字要求”力推遥感卫星应用星座建设
完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
近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水利遥感卫星应用星座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道席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构建水利遥感卫星应用星座对完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算据、算法、算力,统筹规划、建设、运行,加快建设具备广覆盖、大空间、高频率、连续性、精准化数据采集功能的水利遥感卫星应用星座。
会议强调,要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对接卫星、找准缺位,编制规划、体系建设,制定标准、规范推进,善用会用、提升能力”的要求,全面梳理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对遥感卫星的应用需求,科学谋划水利遥感卫星应用星座的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建立卫星遥感信息接收、归集、解译、处理、输出与使用交互机制,完善全过程全链条各环节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水利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
#
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飞行回收试验成功
火箭飞行正常,溅落回收正常
2025年5月29日4时40分,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东方航天港进行了首次飞行回收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为全尺寸薄壁不锈钢火箭,直径4.2米,总高度约26.8米,起飞质量约57吨,试验飞行时长125秒,飞行高度约2.5公里。
本次飞行试验完成点火起飞、满推力爬升、变推力调节、发动机一次关机、自由下降滑行、发动机二次启动、减速至海面悬停、海面软着陆8个工作阶段。根据事后飞行数据及《试验大纲》评定,火箭飞行正常,溅落回收正常,试验取得成功。
#
中电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
专注于军用通信和电子对抗技术研发与生产
中电防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防务”)近日在江苏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中电防务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4亿元,专注于军用通信和电子对抗技术研发与生产。公司曾用名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36年创建的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中电防务核心业务聚焦于军用通信系统和电子对抗技术的研发与生产,拥有完整的军用通信和电子对抗研发设计和产品生产链,具备从事科研生产业务相应的资质和许可。
2023年,中电防务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前,中电防务由南京中电熊猫全资持股。混改后,中电防务引入多家机构投资。目前,中电防务控股股东仍为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中电防务与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多有经营性往来。
#
美国拟将超过20000MHz频谱分配给卫星
投票决定可行性
2025年5月29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投票决定研究将超过20000MHz的高频段频谱资源分配给卫星通信的可行性。这些频段包括12.7GHz - 13.25GHz、42.0GHz - 42.5GHz、51.4GHz - 52.4GHz以及W波段(92.0GHz - 109.5GHz和111.8GHz - 114.25GHz)。这些频段曾被视为技术应用的“禁区”,但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高通量卫星和星地一体化网络的发展,这些频段正逐渐具备商业化潜力。
这一决策对美国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而言可能并非利好,因为12GHz以上频段曾被考虑用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然而,鉴于FCC正在制定新的C波段拍卖计划,且运营商也在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领域,预计他们对此次频谱重新分配的抵制力度有限。
频谱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其合理利用关系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信息安全。美国FCC此举意在通过释放长期未被有效利用的高频段资源,缓解日益紧张的频谱供需矛盾,同时为航天企业创造更多发展空间。虽然FCC表示正在征求各方意见,但从其描述来看,将这些频段分配给卫星通信使用似乎已成趋势。
#
日本国防部选择了Space One和Space BD发射一颗小型光学成像卫星
卫星将由佳能电子制造
日本国防部已选择Space One和Space BD公司为其发射一颗小型光学成像卫星。该卫星将由佳能电子制造,但合同金额和预计发射日期尚未公布。根据协议,Space BD将负责发射服务,而Space One将使用其Kairos小型运载火箭执行发射任务。这是Space BD首次签订专属发射合同,此前该公司曾安排过卫星共乘发射以及从国际空间站的发射。
Space One的Kairos火箭已进行了两次发射,但均未成功进入轨道。2024年3月的首次发射因固体燃料第一级性能不足而在起飞后数秒终止。2024年12月的第二次发射在第一级燃烧结束时因失去姿态控制而失败。尽管第二次失败的原因尚未公布,但公司官员表示正在准备下一次发射,尽管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Kairos是一种四级固体燃料火箭,能够将最多15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它从位于本州南部的私人发射场Spaceport Kii发射。尽管发射失败,Space One仍计划到本世纪末每年发射多达20次。
#
马斯克评论美国登月计划:“太保守”,应该去火星
马斯克已表示,作为火星计划的一部分,SpaceX明年将向火星发射大约五艘星舰。
北京时间5月28日,SpaceX星舰的第九次试飞以爆炸告终。《纽约时报》称,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常常设定不切实际的任务时间表,星舰的进展也不像他所承诺的那样顺利。对于美国的登月计划,马斯克认为“太保守”。
SpaceX将为美国宇航局(NASA)的“阿尔忒弥斯三号”任务提供星舰,将其作为月球着陆器使用。这是NASA登月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几年内将美国宇航员送回月球表面。这份合同价值数十亿美元,但马斯克对此似乎兴趣不大。
马斯克在星舰发射前接受了太空新闻记者蒂姆·多德(Tim Dodd)的采访。谈到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目标,马斯克表示,“平心而论,太过保守”。
“我们要么在月球上建立基地,要么就应该将人类送上火星。”马斯克表示。
马斯克已表示,作为火星计划的一部分,SpaceX明年将向火星发射大约五艘星舰。这些飞船不会搭载宇航员,但会配备特斯拉制造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
无论是月球计划还是火星计划,它们都需要实现一些尚未尝试过的重大技术突破,包括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发射,以及在星舰之间转移推进剂。
#
美太空部队以5.097亿美元订购了另外两个GPS IIIF卫星
GPS III 21和22属于先进的GPS III后续星座
美国太空军已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订购了两颗额外的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合同金额为5.097亿美元。这两颗卫星(GPS III 21和22)属于先进的GPS III后续星座,旨在为全球民用和军事用户提供增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根据5月28日的合同公告,这两颗卫星计划在2031年前交付。
此次订单是在2018年签署的现有合同下进行的,该合同允许最多采购22颗卫星。随着此次采购,太空军已行使了12颗卫星的选项,使合同总价值达到41亿美元。GPS IIIF系列代表了全球定位系统的最新升级,为全球超过60亿用户提供基本的地理定位服务,包括军事、商业和民用用户。
新型的IIIF卫星提供了增强的抗干扰能力、更高的精度以及额外的功能,如升级的核爆炸检测有效载荷和下一代搜索与救援包。
#
Apex宣布为星座提供彗星卫星巴士
迄今为止最大的卫星平台Comet
卫星制造商Apex于2025年5月28日宣布推出其迄今为止最大的卫星平台Comet,旨在服务于商业和政府星座客户。Comet卫星平台具有扁平的外形,能够适应五米直径的有效载荷整流罩,并可产生超过五千瓦的功率,能够搭载超过500公斤的有效载荷。
Apex自公司成立之初就计划开发Comet,但由于潜在客户的强烈兴趣,其开发进度被提前。Apex首席执行官Ian Cinnamon表示,对Comet的兴趣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有公司希望将其用于类似SpaceX星链的商业星座,用于直接对设备或物联网服务;另一方面是来自对国防应用感兴趣的客户,例如在提议中的“金圆顶”导弹防御系统中的应用。
Comet吸取了Apex现有Aries和Nova卫星平台的经验,包括开发更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尽管Apex未披露Comet的具体价格,但预计每颗卫星的价格将在“中等个位数百万”美元。Comet完善了Apex在公司成立时创建的产品路线图,提供小型、中型和大型卫星平台,覆盖了市场的大部分需求。
#
DeepSeek R1 模型完成「小版本试升级」
编程、逻辑理解上了一个层次
昨日,DeepSeek 在微信群发布帖子称,DeepSeek R1 模型已完成「小版本试升级」,欢迎前往官方网页、APP、小程序测试(打开深度思考),API 接口和使用方式保持不变。
DeepSeek R1 模型在语义理解精准性、复杂逻辑推理、长文本处理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强化。
有网友测评后称,感觉模型的理解能力上了一个层次:
感觉模型的理解能力上了一个层次,比如激活参数部分,R1 可以制作交互动画来展示,另外关键信息的逻辑也非常清晰。
编程能力也大幅提升,有网友测评后感叹,太吓人了,1000 多行代码一次搞定,没有 bug。
还有网友称,编程能力可以和「编程新王」Claude 4 一较高下。
#
xAI 与通讯应用 Telegram 达成 3 亿美元 Grok 合作协议
部署 Grok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Telegram 公司 CEO 帕维尔-杜罗夫(Pavel Durov)周三发文宣布,马斯克创立的 xAI 公司向这家总部位于迪拜的通讯平台支付 3 亿美元,以部署其 Grok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杜罗夫表示,双方达成为期一年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将「增强 Telegram 的财务状况」。据其透露,除 xAI 支付的 3 亿美元外,Telegram 还将获得通过该平台售出的 xAI 订阅收入的 50% 分成。
「今年夏天,Telegram 用户将能使用市场上最顶尖的 AI 技术。」杜罗夫写道。
截止发稿,xAI 与 Telegram 均未立即回应媒体的置评请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