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从明清开始许多文人不光光单纯的赏壶品壶,而是主动的开始参与制壶,像著名的曼生等等,将紫砂文化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至此开始,紫砂结合书画、文学、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充分的展现了“壶随字贵,字随壶传”这一谚语。
紫砂的刻绘怎样分辨好坏,首先我们需要先要了解紫砂刻绘的两种方式和技法。
技法分两种:空刻和刻底子
空刻就是直接运用刻刀在紫砂壶的生胚或是熟胚上进行刻画,握刀如笔,以刀代笔,这样的技法十分考验刻绘者的书画功底,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刻错,导致成为次品。
刻底子则是先用毛笔在胚体上进行书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底稿,在运用刻刀进行篆刻。
刻绘的方式则是单刀斜入与单刀直入两种方式,这是老师根据刻绘内容以及字体样式和大小自己判断决定的。
展开全文
那么怎么判断紫砂壶的刻绘好坏呢?
一、布局
紫砂陶刻和传统书法进行对比,优点在于紫砂壶的刻绘能更好的体现书法的笔锋走势,缺点在于紫砂壶自身带有造型的弧度,导致内容的布局一旦不好,则是坏了一把壶。
无论是直筒、方器、圆器,各个造型对于刻绘的布局也是截然不同的,在适当的位置留下正确的刻绘这是我们老师不断的经验积累才得出的。
二、字体
想要展现一把壶的好刻绘,字体的选择也是不可或缺的,不同的字体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行书字体较为秀丽。潇洒独韵,一般适合于五言七绝的诗文篆刻。
楷书适合长篇的诗文诗篇,显得精致小巧。
隶书则是大气古朴,所以一般适用于内容较为严肃的经文或者诗篇。
三、内容的选择
诗文与壶体如果结合的恰到好处,则是会让使用者有着更加身临其境的体会。诗词的意境优美再结合壶体的造型,壶型的故事等等,都会有着境界的升华。
四、细节的注重
当前几个都处理的十分完美时,我们就需要注意内容的细节处理。打个简单的比方,春夏秋冬,花的花期,飞鸟的姿态等等,需要有理有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